黑鑽娛樂城北京9月21日消息(記者孫瑩)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9月21日是第27個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今年的主題為“從容面對,不再回避”。先來關註這個不可忽視的群體:我國約有1000萬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居世界首位。阿爾茨海默病離我們有多近?該如何發現和照護患者?
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進行性疾病,會導致腦細胞退化並死亡。這一疾病在60歲以上的人群中更為常見,但有時30至60歲之間的人群也可能會出現早期癥狀。患者平均生存期為5年半,這也使得老年癡呆癥成為繼心血管病、腦血管病和癌癥之後,老人健康的“第四大殺手”。
我國約有1000萬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數量居全球之首。雖然有很多人喜歡自嘲自己“忘事兒”的行為是“老年癡呆”前兆,但人們並不一定真正瞭解它。這個病離我們有多近?如何發現?怎麼預防?如何照護?9月21日,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中國老年保健協會阿爾茨海默病分會聯合發佈《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傢庭照護核心提示》。
生活中,面對老年人記憶力下降的情況,人們往往以為是因為年齡自然衰退的現象而忽視,解放軍總醫院第二醫學中心神經內科副主任、中國老年保健協會阿爾茨海默病分會主任委員解恒革提示,發現跡象,最好到醫院檢查。
解恒革介紹:“最常見的一個癥狀就是老年人的記憶力減退,如果我們能夠發現阿爾茨海默病的一些早期提示的征象,就趕快到醫院的記憶門診、神經科、精神科、心理科、老年科、中醫的腦病科、全科醫學等科室去就診,這非常重要。”
除瞭記憶力減退以外,相應的行為改變也要引起註意,比如,變懶瞭、不願意外出、不願意與人交流,出門返回的時間比正常時間要久,找錯瞭回傢的路線等。
解恒革說:“因為記不住一件事情,所以病人會反反復復問身邊的人一件事,比如老人明天去哪個孩子傢吃一頓飯,他會反復問傢人,明天我們去幹什麼等等。”
還有一種表現是老人變得很固執、懷疑心大,錢、存折、鑰匙記不住放在哪裡,總懷疑是傢裡人偷走瞭,不聽傢人的解釋和分析。
解恒革說:“這是由於老年人記憶力減退所帶來一些妄想,會有不安全感,晚上經常會鎖門,更嚴重的,可能就出現外出自己走失瞭。”
9月21日,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中國老年保健協會阿爾茨海默病分會聯合發佈《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傢庭照護核心提示》。
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傢庭照護核心提示首先建議患者和傢人,接受疾病的診斷,認識阿爾茨海默病的發展。
解恒革解釋:“認識不同階段的表現,會讓照護者所制定的照護計劃更為合理,有助於規劃不同時期的人力生活和照護安排。”
專傢建議,“從容面對,不再回避”,從容談論病情。
解恒革建議:“談論親人的病情,可能會讓照顧者感到窘迫,但是坦然地表達出親人和自己的需求,也會讓照顧者感知並釋放內心的情緒,從而從容面對,對照顧者和被照顧者的心聲都是有利的。”
安全是首要的問題。
解恒革介紹:“不僅僅局限於防走失、防誤服、防跌倒、防利器傷,確保營養衛生、身體舒適等,也是實現老人安全的支持條件,照顧者通過觀察來發現危險征兆,並通過溝通更好地理解和滿足老人的要求。”
專傢還提示,行為也是一種表達;不要過度保護,照顧要適度;要構建老人滿意的豐富生活。
解恒革說:“打線上麻將推薦、跳舞、聊聊天、下棋等適合居傢實施的認知促進活動,保持社會參與性和生活環境的多樣性是非常重要的。學習相關知識,豐富居傢的生活,對於減輕照顧者的負擔和改善被照顧者的生活都會有所幫助。”
專傢提示,傢庭成員是共同的護理夥伴,不要把所有的擔子都壓到一個人身上;照顧者也是普通人,照顧者的能力再強,也需要有休息的時候。
還記得幾位阿爾茨海默病的老人共同配合完成的歌曲《忘不瞭餐廳》嗎?“你可以忘記全世界,但我不想你忘記我。”這句話也許是所有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傢人最大的心願。有人說,阿爾茨海默病就像不停沖刷著海灘的海浪,慢慢把很多記憶沖刷掉,直到有一天,時間也無法阻擋他丟失掉所有的記憶。正如今年的阿爾茨海默病日的主題一樣,我們需要從容面對這個尚未被攻克的疾病,不回避它所帶來的尷尬。讓我們用關愛守住回憶,面對你遇到的患者,記得輕聲說一句:“慢慢來,我們會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