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板打、響連連,泗縣人民笑開顏,十九大以來好政策,古運河畔賽江南……惠民政策暖人心,脫貧別忘報黨恩,擼起袖子加油幹,百年夢想早實現,小康路上手牽手,堅定信念跟黨走。”在安徽泗縣黃圩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及各行政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一場場幹群齊鼓掌點贊的“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奮鬥有我”微宣講報告會在火熱地進行。
沖破傳統思維,調研探新路
近年來,泗縣黃圩鎮始終把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作為一項體民情、解民憂、惠民生工程,並積極探索符合當地風情、民俗文化、群眾活動等元素,融入到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中去,使農民思想再解放、求知有陣地、活動有場所,逐漸形成符合黃圩鎮實際、群眾喜聞樂見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探索途徑——挖掘地方傳統特色文化、深入群眾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宣講活動。
針對黃圩鎮人口居住密集、脫貧攻堅任務重的特點,在新時代文明實踐剛起步時,使用召開群眾宣講會、入戶講解等方式開展工作。但宣講會過程中聽的群眾越來越少,入戶走訪時群眾聽不明、看不懂,顯得比較茫然。黃圩鎮多次組織人員進行走訪調研,召開專題會議進行商討。在日常走訪時發現每次進行“送戲下鄉”等活動時,群眾特別的喜愛聽、喜歡看,究其原因還是方式通俗易懂,群眾才能喜聞樂見。於是,探索將地方傳統特色文化與新時代文明實踐相結合的方式,深入群眾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宣講。
聽取群眾心聲,實踐之中再提升
黃圩鎮經過長時間的調研、查閱資料、結合基層工作開展情況,決定以“爭創五面紅旗,實施五牌聯動,助推脫貧攻堅,引領鄉村振興”二十四字方針為指導思想;緊密圍繞“五面紅旗爭創”工作給群眾帶來的幸福感、安全感來進行新時代文明實踐宣講。宣講團通過大鼓戲、楊琴戲、快板、琴書、泗州戲,邊深入群眾進行新時代文明實踐宣講,邊通過走訪群眾,征求意見。“第一面精準扶貧攻堅好、第二面鄉村環境日益新、第三面信訪維穩得穩定、第四面鄉風文明道德美、第五面基層工作黨建抓……”。
多渠道走出去,傳播新時代之聲
“做好環境大整治,村容村貌換新顏,莊莊修好出行路,花木成行路兩旁,水也清來天更藍……生活垃圾不亂倒,分類處置更環保,文化廣場都建好,老年鍵身像樂園,如今環境真美好,幹群關系更和諧……”泗縣黃圩鎮盧圩村的村民盧美菊等人用快板說唱的形式將近年來農村人居環境改善情況娓娓道來,現場百姓紛紛拍手稱贊、叫好。這種形式既通俗易懂、又寓教於樂,可以讓大傢更易於接受,讓百姓更加直觀深入的瞭解到文明實踐工作的意義和現狀,發揮群眾的力量,讓大傢積極參與進來,在打通與群眾的“最後一公裡”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隨著黃圩鎮文明實踐工作的層層推進,目前已實現全鎮14個行政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全覆蓋,群眾生活質量得到進一步提升,生活習慣得到進一步豐富和完善,百姓生活幸福感得到進一步增強。今年以來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開展宣講活動近百場,受益群眾近萬人。為黃圩鎮各項工作的開展提供瞭強大的思想基礎和精神保障。
百姓生活幸福,特色宣講出成果
“以前群眾的娛樂基本上是在小賣鋪或小超市前打牌、搓線上麻將推薦,有時候還沾到賭博;不僅不能夠提高群眾文化精神生活水平,反而助長瞭一些不好生活現象。歸根結底還是群眾沒有像樣的娛樂地方。”自從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宣講團以來,該鎮新時代文明實踐宣講活動從“零”狀態到現在宣講近百場次。在傳統節日及重大活動上都會有宣講團的身影,極大的改善群眾對新時代文明實踐的認識,極大的提高瞭群眾的精神文明建設,有效的抵制瞭不良文化的傳播。
一贊扶貧工作隊,千辛萬苦不怕累。
黨員幹部樹典范,精準扶貧真到位。
二贊扶貧工作隊,服務村民心操碎。
千方百計籌資金,群策群力意見匯。
……
十贊扶貧工作隊,一心為民好口碑。
繼承革命老傳統,人民公仆當無愧。
黃圩鎮劉宅村新時代文明實踐宣傳團,編寫瞭“十贊扶貧工作隊”,介紹傢鄉的扶貧措施和產業政策,希望外出打工的人能瞭解傢鄉的好政策,回鄉創業,帶動貧困戶就業。
如今走在村莊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長廊中,環顧長廊四周,“基層黨建”宣傳、“好人好事”事跡映入眼簾。群眾坐在長廊,聽著宣講團傳播著新時代思想,宣講脫貧攻堅政策,說新農村變化,頌鄉村美好生活,到處都是滿滿地正能量,群眾們都由“心”而變,重“新”生活,精神抖擻。
(張成席)